中国钢琴家刘诗昆,中国钢琴家刘诗昆简介.

文/鹿城清扬

凭借音乐完成一场恋爱

悠扬的琴声从清华园排练室里传出来,年轻帅气的刘西拉正在拉小提琴,端庄秀气的陈陈正在弹钢琴,两人的合奏显得十分和谐。这是1962年的春天。

刘西拉9岁就师从上海乐团陈宗晖先生学习小提琴。高考报志愿时,他还是选择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小提琴只能成为他的终身爱好。他被清华大学音乐室主任陆以循看中,坐到清华大学管弦乐队首席位置上,开始准备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

陈陈6岁时就开始学钢琴,她以数理化3个100分的出色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而钢琴,也成了她的终身爱好。这次,琴艺娴熟的她是被陆以循先生分配给刘西拉做钢琴伴奏的。

中国钢琴家刘诗昆,中国钢琴家刘诗昆简介.

那时的刘西拉正患浸润性肺结核,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陈陈决定每周只在星期六晚上7点到10点之间,与他集中合练。

时间久了,就有人说他们在谈恋爱。有趣的是,刘西拉的室友比他还急着向人分辨:“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早就观察过,他们的琴声从没停止过,怎么谈恋爱?”

其实,他们之间,有自己的心灵密语:音乐。3个小时的音乐交流,早已让两颗心越来越默契,音乐所流露出的心声,早已代替千言万语,恋爱过程就这样别出心裁地完成。

他们相知相爱,携手成长,双双获得优秀毕业生奖章。而高超的演奏水平,完美的合奏,使他们获得30多次校内外演出机会,演出录音还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当时的苏联播送。

毕业前夕,刘西拉个人音乐会圆满举行,他们的爱情也奏出了更加美妙的乐章。

“这对书呆子,日子怎么个过法?”

可是大学一毕业,他们就天各一方。陈陈到哈尔滨电机研究所工作,刘西拉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书信,天南地北地飞着,两颗心并不遥远。

1967年9月3日,相恋5年后,他们的爱情水到渠成。婚后,刘西拉被派到成都支援大三线建设,落脚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陈陈响应国家将要把励磁控制的重点放到四川的政策,从哈尔滨调到四川德阳东方机电厂。

同在四川,两地相距近70公里,刚刚组建家庭的小两口,过得却是省内分居的日子。周日要想团聚,坐火车前去,住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要匆匆赶回。

中国钢琴家刘诗昆,中国钢琴家刘诗昆简介.

有一次,刘西拉患阑尾炎,待陈陈赶到时,刘西拉已疼得直不起腰。及时和医生沟通做了手术,这才没有导致胃穿孔。

这之后,两个“工作狂”将结束两地分居提到了议事日程。陈陈的科研项目正在关键时刻,此时离开会影响整个大局。刘西拉便考虑自己调往德阳,但衡量再三,还是觉得留在科学研究院能为国家多做事。

于是,两人依旧两地分居。

1970年,儿子出生。一断奶,就被送到南京的爷爷奶奶那里。而陈陈,山东、河南、湖北、广西等地,跑来跑去搞调试。刘西拉也是不分晨昏昼夜地在忙。

“这对书呆子,日子怎么个过法?”双方的领导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奔忙着,很快,刘西拉成了工程师,陈陈也成了电力系统的知名人士。而这些,都只是头衔而已,实实在在的付出所取得的成绩,赋予他们分居生活别样的意义。

我国1949年前建造的厂房许多都老化了,需要新建或改造。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支木盒子浇灌混凝土的方法,又要耗费大量木材,而我国的木材在那一时期比较紧缺。

于是,专门研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结构”的课题组,在刘西拉的牵头下组成。经过多次实验,不懈努力,这项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钢筋水泥制成的离心管,可以支撑起无论多大的厂房,不用一根木头,一个建筑就可以拔地而起。

刘西拉的研究成果如此实用,又节约成本,很快便在全国推广。据统计,仅研究成果出来那一年,也就是1978年,全国用离心管建起的房子就有200多万平方米,节省了大量木材。

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刘西拉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奖励。

转眼,儿子该上学了,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陈陈把儿子接到德阳,但她依旧没有时间照顾。她所在的电力系统,在国家的建设中尤其是首当其冲,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国内分居14年,这对夫妻在美国团聚

1980年,陈陈42岁。她所在的东方电机厂分到了国家外派的留学名额,陈陈以优异的成绩忝列其中,作为一机部首批访问学者赴美留学。留学结束,她又申请攻读世界闻名的美国普渡大学电器工程硕士。

过关斩将,1400人报考的电机专业,录取者仅仅几十人,可陈陈榜上有名,而且是其中少有的女性,也是唯一的大龄考生。

一年后,刘西拉也飞往美国,到普渡大学进修土木科学。这一对在国内分居14年的科研夫妻,竟然在美国团聚了。他们立刻受到瞩目,因为他们是这所大学里第一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生夫妻。

他们此来,身负使命。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曾专门和他们促膝长谈,希望他们能在美国这个一流大学读博士,检验一下“文革”前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在美国一流大学顺利读博。

使命在肩,更加发奋。读完普渡大学硕士后,陈陈和刘西拉一起携手读博。

虽说他们人在一处,但各自的时间大多被学业占据。傍晚后,才能回到寓所共进简单的晚餐,然后再回到普渡大学各自忙碌,直至午夜,再相约一同回去。

后来,几经申请,他们搬进已婚学生公寓,是公寓里的第一对中国夫妻,颇令外国学生羡慕。

美国的计算机和自动控制,在当时已走在世界前列,局域网已开始分布,在各行业开始渗透。

而国内电力系统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引进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将会大大发挥电力系统的作用。目光敏锐的陈陈意识到

这点,把这两个领域作为科研项目,无论如何也要学有所成。

她仅仅用了3年零3个月,就攻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还有幸获得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国际奖学金,而全美660所大学,只有40名获得者。

1984年底,即将回国之际,拉法耶特市交响乐团,举办成立 35 周年纪念音乐会,邀请陈陈演奏钢琴协奏曲。

陈陈演奏了我国钢琴家刘诗昆创作的《青年钢琴协奏曲》,这是美国音乐界第一次演奏中国钢琴协奏曲,而且是由一位中国女博士演奏。

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轰动了拉法耶特,人们谈起这个女博士的精彩演奏,都赞不绝口。

美国当地报纸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都对这场演出作了详尽报道。

中国钢琴家刘诗昆,中国钢琴家刘诗昆简介.

而刘西拉,在土木建筑尖端领域不断探索,努力挖掘适合我国建设的科学建筑方法。为了让思维更加科学缜密,刘西拉还攻读了哲学博士。辛勤耕耘,终有收获。刘西拉获得了土木建筑科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还获得了美国土木工程结构最高研究奖—–雷曼. 瑞斯科学研究奖。

两个在科研上收获颇丰的中国留学生,向他们的老校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再次证明了清华学子的实力。而且,他们也用音乐传播着中国文化。

毕业时,美国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向他们投来橄榄枝,一封接一封的面试邀请函飞到他们手里,而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回到祖国。

中国驻美大使馆告诉他们,他们两个是改革开放以来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的留美夫妻。

一个北京一个上海,家安在何处?

早在回国前,陈陈就把眼光落在了上海交通大学,那里的自动控制理论领域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急需人才,能将自己所学发挥出来。

几个月后,刘西拉也飞回祖国。上海交通大学也向他敞开怀抱,只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正处于起步阶段。

刘西拉是一刻也不能等啊!为了能尽快将自己所学报效祖国,他决定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开创得比较早,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利于开拓发展。

但,一个上海,一个北京,家,又安在何处?刘西拉陷入矛盾之中。

“夫妻俩就是整天呆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像树洞里的一对蘑菇,你看我,我看你,还不得看傻了!现在我们这个岁数还不是很大,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相当多。我们还是走老路吧!”

陈陈一锤定音。一南一北的两个人,又开始了分居生活。

身在清华园的刘西拉,英雄有用武之地,所学知识都充分派上用场,科研成果在国内外起到引领作用。

1985年,他的《关于钢筋混凝土柱的纵向弯曲稳定》论文,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结构科研奖,他被誉为“美国土木工程界有突出贡献者”,他是荣获这一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学者。

1986年4月起,刘西拉应邀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任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6年后,便以所创成绩证实了自己的实力,升任为该系主任。

他先后带出5个博士和12个硕士生,他的学术论文多次在中外重要刊物发表,还被邀请去美国、德国、意大利、苏联、日本等国进行讲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引起了中外土木工程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1994年,刘西拉被国家科委任命为国家攀登计划“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该项目被评定为优秀等级,专家认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刘西拉还成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第六工程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教委科技委土、建、水学科组成员。

上海交大的陈陈也是干得风生水起。除了在交大讲授“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及“线性规划”、“运筹学基础”等,还时常被清华大学邀请授课、带研究生。

在她的建议和努力下,上海交大设立了电力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上海市一级学科博士生流动站。

该流动站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陈陈作为代表去人民大会堂领奖。

全国各地的电站在当时普遍遇到“直流输电问题”和“电力系统震荡问题”,陈陈便带着研究生全国各地跑,这些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都迎刃而解。

而这种在实践中带研究生的方法,也使得研究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毕业就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充分发挥作用。陈陈培养出来的学生,掌管着半个中国的电力系统。

陈陈还以励磁问题咨询专家的身份,参加了三峡工程的国际招标工作,经常去宜昌和供货商西门子公司谈判,推动了三峡电站提前投产,并在三峡电站建设中推动发电设备国产化。为此,三峡公司两次给她送来表彰牌匾。

一南一北的两个人,很多年都只能在春节时团聚,但地域上的距离,往往用音乐来缩短。思念彼此时,他们把两人合奏的录音拿出来听,音乐起处,思念翩然而飞。

由省内分居变成市内分居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1998年,58岁的刘西拉快要退休了。他辞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来到上海交大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后又任建工与力学院副院长,只因在他从美国回来那年曾经的一个承诺:总有一天会回来,为家乡的高校做些工作。

刘西拉飞回上海,至此,两人的分居生活宣告结束。

但虽然身居一处,却也是各自忙着,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同事们笑称他俩是由省内分居变成市内分居。

2000年,刘西拉60岁,该退休了。可上海市人事局专门下了文件“有杰出贡献暂不退休”。不但不退休,2001年,清华大学又回聘他为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成为清华和交大的双聘教授。

除了教书、带博士生之外,还肩负着重大的科研任务。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50多篇论文和科研报告,接连获奖。2004年,刘西拉成为中国科协“2020年的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研究”主报告的第一起草人。

又干了2年,刘西拉66岁了,可是国家还是不让他退休。又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聘为撰写《2006—-2007年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年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报告》的首席科学家。

2018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授予刘西拉2013年“卓越工程教育奖章”。

这个奖章设立于1999年,每两年在各国科学技术学会推荐的多名候选人中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一人。

竞争如此激烈,但刘西拉还是凭借着他的卓越贡献,荣膺此项荣誉。

2017年1月,刘西拉入选为“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创始会士。

同年9月,又获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校级最高荣誉“教书育人一等奖”。

2018年底,78岁的刘西拉终于退休了。但实际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发挥余热。

忙碌,是不变的生活日程。斑白的鬓发,已将岁月打上苍老的印记。但陈陈的钢琴声一起,刘西拉便会拿起小提琴,所有的疲累烟消云散。

2008年,陈陈70岁,终于退休了。但她仍然是美国、日本、英国、台湾到处跑,应邀参加学术会议。

她还要审阅国际电力学术期刊发来的稿子,借此与世界电器界保持着联系,掌握着各种前沿信息。

而作为电机专家,她撰写或参与撰写、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

回首一生,两人总是忙碌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除了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外,两人大概带出了150 多个博士、硕士,这些学生中很多已经成为一些知名的研究院、设计院和公司的总工

中国钢琴家刘诗昆,中国钢琴家刘诗昆简介.

他们让科研之光,照耀人间。

退休后,两人有了练琴的时间。早饭后,刘西拉和陈陈练一会儿琴, 晚饭后,也常常合奏。

“相互听听对方的琴声,很容易判断对方的最近的状态。”他们在琴声中倾听彼此。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音乐会上,刘西拉和陈陈精神矍铄地出现在舞台上,赢得了阵阵掌声。

爱情和事业,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刘西拉和陈陈做到了。

中国钢琴家刘诗昆,中国钢琴家刘诗昆简介.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sgsy.com/10481.html